水作為生命之源,生產生活之根本,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過去以犧牲環境換發展,使得"欠賬" 頗多。眾所周知,我國的水資源現狀存在總量緊缺、人均占有量低、地區分布不均、水土資源不相匹配、水體污染日益加重、城市缺水情況凸顯等問題。為改善和提升水環境質量,城鎮污水處理排放標準提高成為必然;在新形勢、新標準之下,污水處理廠的提標改造工作也變得更為迫切。
城市頻現黑臭水 治理還在路上行
2016年2月18日,住建部和環保部聯合發布了全國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清單,標志著全國200多個地級以上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整治正式拉開大幕,F今黑臭水體治理已一年有余,效果如何?2016年2月18日首次公開的全國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清單列出的水體總數是1861條,隨后陸續有城市上報了新的黑臭水體,到2017年2月,黑臭水體總數達到了2082個,凈增221個;增加了吉林松原和河南鄭州2個上報了黑臭水體的城市,使全國報告識別出黑臭水體的城市達到224個。根據2017年3月公布的數據,總的來看,全國目前有726個黑臭水體的狀態是"完成治理"(名單見文末列表),92個水體的狀態是"治理中",718個水體尚在"方案制定",還有46個水體"未啟動"。
【詳細】
地下水遭遇多重困境 亟待綜合治理
水利部于2016年1月公布了《地下水動態月報》,《月報》顯示,全國地下水普遍"水質較差"。與此同時,地下水還遭受嚴重的超采威脅。數據顯示,2016年1月,全國主要平原區地下水儲存量比去年同期減少82.4億立方米(約82.4億噸)。顯然,在多種污染源作用下,中國淺層地下水污染嚴重且污染速度快。眾多專家指出,地下水之所以很難保護,既有其地質特點的原因,也有法律、管理等多方面因素。上海財經大學法學院副教授胡苑介紹,從水污染成因看,污染源主要包括點源污染和面源污染。就此,水利部長陳雷曾公開表示,從創新發展看,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我國新老水問題相互交織,水資源水環境瓶頸制約日益突出。必須全面推進治水思路理念、方式方法、體制機制創新,加快實現從粗放用水向節約用水轉變,從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轉變,從局部治理向系統治理轉變,從注重行政推動向堅持兩手發力、實施創新驅動轉變,統籌解決好水短缺、水災害、水生態、水環境問題。
【詳細】
水環境:改善之下瓶頸猶存 治理任重道遠
今年5月,環保部副部長趙英明在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就水土污染防治及對策做了專題報告,現就相關水環境形勢及挑戰做部分摘錄,共同了解下我國目前水環境狀況。 目前我國水環境形勢呈現如下特征:一是總體改善的同時部分水體惡化。二是水環境質量分布不平衡,部分流域污染仍然較重。三是大江大河干流明顯改善,但支流污染相對較重,特別是城市黑臭水體大量存在。四是盡管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持續推進,但農村污染量大面廣,"臟亂差"現象仍然普遍存在。五是在化學需氧量污染得到控制的同時,總磷問題日益凸顯。在水環境保護方面,面臨的主要挑戰在于,水環境質量改善工作沒有有效統籌水資源開發、水污染治理和水生態保護,流域環境綜合管理薄弱。與治污減排方面的工作相比,我國對保障生態流量、增加環境容量、加強水生態保護的要求偏軟,重視不夠,落實不到位。一是水資源過度開發利用,流域水環境承載力明顯下降。二是土地開發利用不合理,流域生態環境功能嚴重降低。三是水生態健康受損。
【詳細】
五大淡水湖污染治理問策 生態環境轉勢艱難
"五大湖"水環境治理要擺脫成果局限于"點"、很多措施還在"試"的面貌,進一步激發治理帶來的生態邊際效益。必須要深入下去,投入更多的資金、力量和資源,實行協同統籌、標本兼治。經過20多年的努力,我國的湖泊治理技術水平已不再落后于國外,有的甚至超過了發達國家。但是,湖泊治理技術是支撐,管理才是關鍵。要像我國劃18億畝耕地紅線一樣,亟須為"五大湖"這樣具有重要區域生態戰略地位的大型湖泊開發劃一條生態"紅線"。具體說來,就是要實施"一湖一策",從流域層面研究江湖、河湖關系演變,協調防洪、蓄水工程布局與水質改善、生態保護要求;從時空尺度研究污染分布、結構特征及遷移變化,源頭減排、過程凈化、末端擴容并舉;從湖泊水文特性出發研究水質與水量、水流、水位的內在聯系和響應關系,優化閘壩調度和調節水文要素,發揮水流自凈作用。
【詳細】
新政策 新標準
【"水十條"】當前,我國一些地區水環境質量差、水生態受損重、環境隱患多等問題十分突出,影響和損害群眾健康,不利于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為切實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保障國家水安全;2015年4月,備受矚目的"水十條"正式落地,其中指出要加快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與改造,對現有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因地制宜的進行改造;狠抓工業污染防治,實施清潔化改造。
【詳細】
《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征求意見稿)
2015年11月,《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征求意見稿)對外發布,作為12年來首次對標準的修訂,業界對其各執觀點;但不可置否的是,面對更高、更嚴的排放標準,提標必然帶來現有污水廠的升級改造和新建污水廠對技術工藝的甄選。
【詳細】
城鎮污水廠污染物排放標準高了 誰來埋單?
由于2015年11月的《城鎮污水廠污染物排放標準》(征求意見稿)中對污染物排放限值加嚴并增加特別排放限值,意味著污水處理成本將有所提高。因此,在業內引起較大反響。標準修訂是出于什么考慮?提高的處理成本由誰承擔?
【詳細】
污水處理領域走向提標改造是大勢所趨
《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意見征求稿)自2015年11月發布。首次提出特別排放限值(特別排放限值總體與《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Ⅳ類水體水質要求相當(總氮除外),可以滿足生態環境敏感區對污水處理廠排放控制的需求。修訂版的排放標準取消了基本控制項目的三級排放標準,并且要求自2016年7月1日起,新建城鎮污水處理廠執行一級A標準。自2018年1月1日起,敏感區域內的現有城鎮污水處理廠執行一級A標準;生態環境脆弱敏感區的污水處理廠執行特別排放標準。這意味著2016-2017年城鎮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將迎來高峰。 目前我國大部分污水處理廠采用氧化溝、A2/O、SBR等傳統工藝的活性污泥處理方法,出水僅能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水二級排放標準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水二級排放標準。而膜技術利用高效的分離技術,出水水質可以穩定的達到地表水IV類水質標準,遠遠高于目前污水排放的一級A的標準。其中MBR、CMF及浸沒式膜技術(SMF技術)將具備大量應用于未來污水廠處理提標改造的技術條件。其低能耗低運行成本的優勢更容易被水廠所接受。據21世紀經濟報道,將污水處理廠出水水質提高至地表水IV類,采用膜法技術僅需增加噸水成本0.1元左右。所以可以預測,隨著特別排放限值的強制執行,膜市場將借此東風,達到遍地開花、欣欣向榮的景象。 按照目前新標準提出的新建污水處理廠必須達到一級A標準的要求,未來污水處理領域整體提標改造將是大勢所趨。根據國家環保部的估算,目前各類提標改造投資費用將達336億元。污水處理是水環境治理的重中之重,是中國實現綠色發展的關鍵之一,對膜技術膜產品勢必產生強烈需求。作為中國膜領域領軍力量,津膜科技旗下的MBR和CMF技術國內外早已有多項大規模的應用案例,而津膜科技研發人員根據MBR和CMF技術優勢集成的高效膜分離集成技術——浸沒式膜技術,憑借其通量高、占地小、運行成本低、可實現單支組件插拔等優點,更加靈活體現了膜系統的集成化、裝備化,更加有利于污水處理廠的后期維護、檢修。該技術已經在津沽再生水廠、東營五六干項目中得到廣泛應用,并且出水水質完全達到地表水IV類水水質標準。
【詳細】
小編說
自2015年污水廠污染物排放標準征求意見稿發布以來,對于提標業界有著不同意見,為此引發的"口水戰"屢見報道。有專家認為標準的提高可倒逼污水廠轉型升級改造,淘汰以往不適合的工藝;有專家表示,"一刀切"式的提高標準不是水污染治理的治本之策。"水十條"提標改造投資空間預計約400億;考慮到污水處理量增加,并考慮到污泥處理標準提高,預估污泥處置基礎設施建設的市場規模約800億元。
【詳細】
激論污水廠提標改造
怎樣決策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
提標 換"馬甲"還是打"補丁"
大神圈內激辯污廠水提標改造
為什么要進行提標改造?進行提標改造有兩個因素,一是因為污水廠自身原因造成了目前排放物無法達標;另一個就是,標準相應的提高,如果污水處理廠不是按照這個標準設計建造的,那么必然需要進行改造。因為提標所以改造,提標的目的在于進一步改善水環境,十二五前建成的污水處理廠,不僅有工藝上的缺陷,甚至很多地方建廠選擇工藝時根本沒有根據自己的水質等情況去選擇工藝
【詳細】
夏青:怎樣決策污水廠提標改造
污水處理廠提標之聲不絕于耳,各地污水處理廠提標行動正方興未艾,這是為什么?一個重要原因是污水處理廠出水要流入地表水水體,于是就想到將污水處理廠排放標準,與地表水水質標準接軌,二者實現無縫連接,使地表水水質不受污水處理廠出水影響。
【詳細】
污水廠提標 換"馬甲"還是打"補丁"?
客觀來看,提不提標觀點不同的雙方都有一定道理,但總體上并不矛盾,只不過是由誰來做、做多少的問題。
一方面,我們需要通過標準的提升和引領,倒逼污水處理廠升級改造,改善我國污水處理行業供給側的保障能力;另一方面,也需要從實際出發,在國家統籌的前提下強化地方標準,多方籌措資金,加大對城鄉水環境的整治力度,徹底治理城市和鄉村的黑臭水體
【詳細】
分析:提標路上的得與失
城鎮污水處理是應對我國當前水環境污染問題的重要舉措,也屬于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的市政基礎建設。目前,社會各界對提標改造工作的目的基本肯定之下,存在的質疑主要圍繞在指標的科學性、改造的經濟性、標準的適用范圍上。污水處理廠出水的提標改造工作若能做到"因需而異"、"因地而異"、"科學合理地管理",那么無論對于環境產業,特別是裝備制造業的促進和水環境的改善都將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讓這些
【詳細】
市場空間
提標促改造 看污水處理市場供求分析
"水十條"中關于排放標準的規定,將推動已有城鎮污水處理設施的升級改造需求;關于污水處理率的規定,將提升新建設施需求;關于污泥無害化處置率的規定,將促進污泥處理設施的建造和改造需求,前述政策規定為污水及其相伴生的污泥處理提供了廣闊的市場需求。
【詳細】
"十三五"污水污泥行業千億市場空間的全景掃描
在"十二五"規劃中強調,城鎮污水廠提標改造規模為522萬噸/日,但是到2015年,實際完成的城鎮污水廠提標改造規模是254萬噸/日。如果按照"水十條"的規定測算,就意味著在2016、2017兩年期間,城鎮污水處理提標改造規模為2256萬噸/日。為了完成要求,政策提出了一些很苛刻的指標,這些指標無疑是對污水處理廠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也提高了污水處理廠的運營成本。這既是商機也是壓力,在這樣的背景下,首先要做到達標。
【詳細】
小編說
從2002年頒布到2015年修訂,作為13年來首次對污水廠污染物排放標準的修訂,業界雖對其各執觀點,但在提標改造上大家是支持的,只是希望在強調達標排放的同時,要因地制宜的放寬某些指標,因地制宜的選擇適合的工藝技術,并在原有污水處理廠基礎上優先考慮優化運行管理。不可置否的是,面對更高、更嚴的排放標準,提標必然帶來現有污水廠的升級改造和新建污水廠對技術工藝的優選。
【詳細】
污水廠提標改造新選擇
新型懸浮生物載體技術
提標改造中A2/O工藝應用發展
污水廠提標改造新選擇—丹尼弗深度脫氮V型濾池
曝氣生物濾池其將生物氧化和懸浮物截留集于一體,并在污水處理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Biofor曝氣生物濾池始于1984年,采用上向流生物過濾;擁有特制的過濾及生物膜支持媒介Biolite生物濾料,可以獲得較高的生物膜濃度,保證較大的截留能力;能夠高性能曝氣。在此基礎上,吸收了Biofor曝氣生物濾池和V型濾池的優點,并將運用于V型濾池中成熟的下向流Flopac技術應用其中,開發了深度脫氮V型濾池。
【詳細】
型懸浮生物載體污水處理技術助力提標改造
2017年2月,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在北京組織召開"新型懸浮生物載體(填料)的制備及其污水處理技術"環境保護技術成果鑒定會。該成果開發了新型懸浮生物載體,通過添加無機材料使載體密度達到0.96~0.98g/cm3,掛膜后載體密度為1.0g/cm3左右;在反應器內易與水流混合流動;通過調控親水、親電、營養緩釋等性能,研制出了硝化型、厭氧型和氧化還原介體型等功能型載體。
【詳細】
污水廠提標改造中A2/O工藝應用發展趨勢
闡述了A2/O工藝針對不同的出水水質指標和進水特性對工藝進行階段性提標改造的常用技術手段,包括低碳氮比、低溫等情況下達到一級A排放標準的技術措施;進一步提高再生水回用水質的A2/O-MBR工藝組合及其深度處理方案等。
針對現有A2/O及其改進工藝的不足,未來A2/O工藝的主要發展趨勢是基于"能源回收自給"的可持續脫氮除磷,同時存在對氮磷等植物營養物深度去除和內分泌干擾物高效凈化的深度處理技術需求。
【詳細】
高排放標準下SBR工藝污水廠如何升級改造
隨著污染物排放標準的提高,對現有及新建污水處理廠是挑戰亦是機遇,相關人士指出,在高排放標準下,污水廠處理出水SS、COD等指標可根當地情況適當的予以放寬,避免污水廠在升級改造中走彎路。以下將以傳統SBR工藝為例,通過分析和闡述,著重介紹了如何對污水廠進行升級改造,并以CASS池升級改造為重點,來實現污水處理廠的節能降耗。
【詳細】
案例賞析
荷蘭Garmerwolde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
Garmerwolde污水處理廠原主體工藝采用AB法。為應對不斷增加的污水量和更加嚴格的排放標準,該廠進行了提標改造。2005年主要通過增加旁側流SHARON以解決泥消化液處理問題,氨氮去除率95%以上,達到硝化階段節約能耗25%、反硝化階段節約外加碳源40%,減少50%的污泥產量。2013年新增獨立運行的SBR好氧顆粒污泥系統(Nereda®)
【詳細】
天津市津南污水處理廠改擴建設計
1984年一期工程投產運行,后于2008年進行升級改造,并調整處理規模;2010年進行遷建整合,將污水處理廠、再生水廠、污泥處理廠三廠合一;分別采用了多級AO工藝、內碳源開發工藝。為滿足提高后的排放標準,使得出水達標排放,針對COD、氨氮、SS、TP等去除,污水廠的工藝進行進一步的改進升級。
【詳細】
人人看操富婆-色婷婷综合久久久中文字幕-三浦理惠子临时教师-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天堂